江苏睢宁:一房一灯 让群众“微笑曲线”不断上扬

“满意,满意,多亏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让我也住上了这么‘高档’的房子。”7月3日,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金城街道邱胡社区51岁孙飞高兴地拉住来走访的社区党总支书记田浩然的手,开心地和田浩然聊起来。

江苏睢宁:一房一灯 让群众“微笑曲线”不断上扬

孙飞(左一)开心地笑起来(顾士刚 摄)

住上“安心房”“放心房”“舒适房”,困难群众笑了

孙飞在父母10多年前去世后,一直在外生活,家中的房子长时间无人居住,破损严重,不具备居住条件。2022年底,他回到家中,又因身患多种肺病,失去了劳动能力。社区在走访中了解情况后,迅速上报给金城街道党工委,争取街道“幸福小院”建设资金,给孙飞修建了60平方米的新瓦房。

一谈到新家窗明几净、厨房灶台贴着洁白的瓷砖,卫生间安装了抽水蹲便器,孙飞便感激道:“虽然我没有子女、又体弱多病,但是党和政府是我们的依靠,老有所养,我感到很安心、很知足、更幸福。”

江苏睢宁:一房一灯 让群众“微笑曲线”不断上扬

工人正维修宋庆山家的房子(顾士刚 摄)

展开全文

7月4日,睢宁强降雨来袭。金城街道金桥社区党总支书记宋伟冒雨来到63岁的宋庆山家中,察看刚维修过的房子是否存在漏雨。由于老伴重病,失去劳动能力,家中还有4个在上学的孩子,宋庆山日常只能在社区附近打些零工。

宋庆山家中的房子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墙体开裂、墙皮脱落、有的红砖被风化,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社区在得知情况后,积极申请上报,纳入街道危房改造范围。在街道和社区两委的帮助下,花了3000元请来专业施工队伍,给宋庆山的房屋进行加固维修。

近年来,金城街道通过采取走访排查、动态监测、委托第三方机构鉴定等方式,持续推进危房整治工作,到目前为止,已投入500多万元,做到发现一户整治一户。同时,街道启动了追责问责机制,对进度缓慢的社区进行纪工委约谈,主要领导跟进督导,让农村困难群众住上安心房、放心房、舒适房。

家门口的路灯亮了,村民的心更暖了

“路灯都亮了,晚上散步也更方便了,现在和左邻右舍和老伙计们的走动也多了。”7月3日,金城街道党工委巡察组来到辖区红光社区进行立行立改问题整改回访。

红光社区是2010年拆迁安置小区,社区党总支书记李述志介绍,此前由于部分路段路灯老化、损坏,导致社区内不少路段“有灯不亮”,今年2月份冻雨期间,有群众到社区反映“路灯不亮,路滑,摔倒了”等情况,社区及时向街道汇报后,得到街道支持,对333盏路灯进行维修。

金港社区党总支书记卢义带领两委成员首先进行走访调研。辖区内的光明路有2000多米,原有路灯20盏,路两旁有7家上规模的工厂,在岗工人有700多人。而且光明路是连接城乡的主要道路之一以及企业进出货的唯一通道,每天路上行驶的各种车辆约有1000多辆。多年来,一到晚上,漆黑一片,居民夜晚出门办事、生活休闲很不方便,成了村民们的“烦心事”。安装路灯成为群众最急、最盼、最希望解决的问题之一。

江苏睢宁:一房一灯 让群众“微笑曲线”不断上扬

路灯亮了,村民回家很有安全感(顾士刚 摄)

“群众利益无小事,安装路灯看起来是‘小工程’,却能体现‘大民生’。”卢义在随后召开的党员代表会和群众代表会上说。在街道的支持下,在维修原有20盏路灯的基础上,又新增40盏路灯。

回家有灯照亮,住房舒适安全。两件民生实事,两条上扬曲线,提升乡亲安全感、幸福感。“金城街道有15个社区,8个是涉农社区。过去,这8个社区的居民羡慕另外7个城里社区居民。街道通过打造‘金城铸魂’党建品牌,创新强村带弱村兴产业、支部带群众打基础的‘双帮双带’工作格局,努力实现共发展同富裕,群众的获得感越来越强。”金城街道党工委书记邢剑表示,乡村全面振兴的步子越迈越坚实。(顾士刚 陆明)

评论